跳至內容
出自 Arch Linux 中文维基

本文是對文章執行複雜修改或其他維護操作時使用的一系列檢查列表。

在同一頁面中移動段

此舉應在單個編輯中進行,該編輯不會更改其他任何內容:

  1. 在編輯器中打開文章。
  2. 剪切要被移動的段。不要立即保存頁面,即不要於兩份編輯中執行移動操作——第一份剪切第二份再粘貼,否則在第二份編輯中會顯示您似乎是該段的作者,特別是編輯摘要同時不明確時。
  3. 在新位置粘貼該段。
  4. 如果需要,調整標題等級,但不要對內容進行其他更改,否則此次編輯所做增改不明確。
  5. 保存頁面並規範書寫編輯摘要。
  6. 現在您可以按照需求對內容進行正常的修改。

分割段到新的子頁面

此過程在將文章中已經變得太長的段移動到該文章的子頁面時很有用。

  1. 在編輯器中打開原始文章指定段。
  2. 複製整個段內容。
  3. 在另一個編輯器中打開目標子頁面。
  4. 將複製的內容粘貼到目標編輯器中,不要修改。
  5. 要保存目標子頁面並書寫編輯摘,例如 content split from [[Origin article#Section]];確保包含指向原始頁面的連結,否則看起來您是內容的作者。
  6. 在原始編輯器中,將拆分的內容替換為指向目標子頁面的連結,或者保留段標題,或者在相關文章框添加連結。
  7. 保存帶有編輯摘要的原始頁面,例如 content moved to [[Destination subpage]]
  8. 在編輯器中重新打開目標子頁面。
  9. 像原始文章一樣對目標子頁面進行分類。
  10. 在頂部添加指向原始文章的連結,例如 See [[Origin article]] for the main article
  11. 調整新子頁面標題的層級,從第二層開始。
    提示:這一步可以通過 Wiki Monkey 的插件自動完成。
  12. 書寫適當的編輯摘要然後保存目標子頁面。

更高級的附加步驟:

  • 檢查並修復指向原始頁面和目標頁面中的段以及連結到原始頁面中的任何損壞連結。
提示:這一步可以通過Wiki Monkey插件自動完成。

在將頁面重定向到另一個頁面後處理討論頁面

如果頁面A已經重定向到頁面B,例如在將A的內容合併到頁面B之後,並且其討論頁' 'Talk:A 存在:

  • 如果 Talk:B 不存在,移動整個 Talk:ATalk:B,讓 MediaWiki 自動將 Talk:A 重定向到ЕTalk:B
  • 如果 Talk:B 存在:
    1. 若存在,則將依然相關的討論從 Talk:A 移動Talk:B
    2. 確保 Talk:A 中留下的討論(如果有) 已關閉
      • 如果 Talk:A 主持的討論的關閉時間少於幫助:討論#關閉一個討論中指定的時間,則使用模板:重定向標記 Talk:A ,以便頁面將在關閉時段後重定向到「Talk:B」。
      • 否則,立即將 Talk:A 重定向到 Talk:B

修復雙重重定向

  1. 閱讀此節了解什麼是重定向。
  2. 查看 Special:雙重重定向看看是否存在已知頁面。
  3. 例如,如果您看到 Pastebin Clients (Edit) → Common Applications → List of applications,則表示 Pastebin Clients 重定向到 Common Applications,並且 Common Applications 重定向到 List of applications。因此,Pastebin Clients 是雙重重定向。
  4. 要修復它,編輯 Pastebin Clients 並將 #REDIRECT [[Common Applications]] 更改為 #REDIRECT [[List of applications]] 跳過中間跳轉。
  5. 輸入編輯摘要,例如 Fixed double redirect 並保存。
提示:這個任務 User:lilydjwg 會不定期通過腳本自動完成。如果長時間有雙重重定向沒有被修復,可以去 User talk:lilydjwg 留言。

修復損壞的包連結

本維基包含許多在官方倉庫AUR 中找不到的包的損壞連結,這是包被合併、拆分或從存儲庫中刪除的結果。

要修復損壞的包連結,請不要僅從 wiki 中刪除對包的引用,先做一些研究:

  • 搜索包資料庫 (pacman -Ss) 和 AUR,包可能被合併/重命名。
  • 如果要查找特定文件,例如作為軟體包一部分的二進制文件,pkgfile 可能會解決問題。
  • 如果不確定,請使用適當的 status template 標記頁面或段,而不是完全刪除對包的引用。

為了幫助手動更新,每個「損壞的包連結」模板都提供了一個提示:

  • 「無效的模板參數數量」 –所有 AURGrpPkg 模板都只採用一個參數,但 wikitext 指定了更多(或沒有)。在大多數情況下,過多的參數應該移動到周圍的文本中,或者如果已經存在則刪除。
  • "替換為 [其他包]" –包被重命名或合併到另一個包中,這在 替換 中指定了舊包名稱數組。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簡單地用新包替換舊包,並相應更新周圍的文本。
  • 「找不到包」 –以上均不適用時的默認提示。

分類:包含損壞的軟體包連結的頁面中跟蹤所有包含損壞包連結的頁面。

修復損壞的段連結

頁面有時可能包含損壞的段連結,這是段被重命名、合併、移動或從頁面中刪除的結果。

要修復損壞的段連結,請不要簡單地從 wiki 中刪除對段連結的引用,先做一些研究:

  • 查看該段所在頁面的歷史記錄,該段可能被重命名/合併/移動/刪除。
  • 如果不確定,請使用適當的 status template 標記該段,而不是完全刪除對該段的引用。

Category:Pages with broken section links 中跟蹤所有帶有損壞段連結的頁面。

創建一個新頁面及其翻譯

請參閱幫助:翻譯

將討論移至另一個討論頁

  1. 將討論文本複製到目標討論頁面,確保在新標題和粘貼的文本之間添加如下注釋:
    ''[Moved from [[Origin talk page#Heading]]。 -- ~~~~]''
  2. 在原始討論頁中刪除標題並將內容替換為如下注釋:
    ''[Moved to [[Destination talk page#Heading]]。 -- ~~~~]''

重命名一個類別

  1. 以與移動普通頁面相同的方式移動類別頁面,確保創建從舊標題到新標題的重定向。這只會重命名類別頁面本身,不會重新分類類別的成員。
  2. 重新分類舊類別所有成員,令其使用新類別。
    提示:這可以通過 wiki-scriptsrecategorize-over-redirect.py自動完成,它依賴於來自舊類別的重定向來檢測新名稱,因此它不限於大小寫或類似啟發式的變化。
  3. 更新所有跨語言連結。
    提示:這可以使用 wiki-scriptsinterlanguage.py自動完成的機器人插件
  4. 更新舊類別的所有反向連結以引用新類別。
    提示:這可以通過在舊類別的 Special:鏈入頁面頁面上運行 Wiki Monkey 的「正則表達式替換」插件自動完成,替換為 (\[\[| \{\{Related2?\|):[_]*[Cc]ategory[_]*:[_]*[Oo]ld[_]name[_]*(#|\||\]\]| \}\}) -> $1:Category:New name$2(假設舊的類別名稱是「Category:Old name」)。
  5. Template:棄用標記舊類別,而不破壞重定向(舊類別可能仍然從目錄連結)。
    提示:如果該類別沒有相關歷史記錄,管理員可以在確保步驟 2-4 已經實際執行之後將其刪除。

刪除整個頁面

注意:本維基不使用 ArchWiki 的歸檔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棄用

巡查

每個人都可以檢查近期變更維護團隊成員也可以將編輯和頁面標記為 已巡查。這段主要是關於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請記住,巡視最近的變化顯然需要更持久的承諾,而修復其他事情則更靈活,只要您有時間就可以完成。

近期變更巡查

您可以通過兩種主要方式查看近期變更:

對於同一頁面的每次編輯或一組編輯,您應該根據您的經驗和知識評估它是否有問題,同時考慮最常見問題

  • 如果您認為編輯需要一個可以立即執行的快速修復,那就去做吧。這尤其適用於較小的樣式問題、拼寫錯誤和語法修復。
  • 如果編輯有問題但您無法修復,您應該查看它是否已被適當的模板標記:
    • 如果沒有,請將適當的模板添加到描述問題的適當段。
    • 如果已經有編輯討論,請查看是否可以在隨附的注釋或討論中添加有用的詳細信息。
提示:採取以下步驟使巡邏更容易:
  • 在「首選項 > 近期變更 > 高級選項」下啟用「在近期變更和監視列表中按頁面分組更改」設置。
  • 要使用提要閱讀器關注您觀看的文章,請使用監視列表頁面左欄中的 Atom 連結。

機器人編輯

默認情況下,MediaWiki 在最近的更改中不顯示機器人編輯。可能需要檢查其中一個機器人何時修改了頁面,因為它可能表明需要進行更改。

故障排除

注意:您可以「始終」向維護團隊尋求幫助。

濫用

幸運的是,垃圾郵件和其他違反行為準則的事情並不常見,但仍會偶爾發生。

最重要的任務也在這裡申請。確保立即打擊濫用行為:

  1. 首先,撤消所有的破壞。
  2. 聯繫維護團隊。您也可以加入 本維基的編輯事務交流群並提及管理員,他們通常都是頻道操作員。

如果有一波濫用行為並且消除破壞需要太長時間,請先報告。

內容相關

  • 刪除有用內容:撤消或聯繫作者。
  • 不明原因修改或刪除內容:聯繫作者,無反應撤消。
  • 沒有充分解釋的重大修改(通常在單個大容量編輯中):聯繫作者。

風格相關

  • 文章中的簽名,讚賞,個人意見:撤消或移至討論頁面。
  • 從第 1 級開始標記標題:將所有段上移 1 級。
  • 未分類的新文章:添加類別並修復標題。
  • 模板使用不當:根據幫助:風格修復。
  • 增加安裝說明:撤銷或遵守幫助:風格

MediaWiki 巡查功能

注意:此功能只能由維護團隊成員使用。

將更改標記為已巡查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避免在不必要時執行兩次操作。我們鼓勵維護團隊的每個成員都使用此功能來節省其他人的時間。

有時,特別是當某人對某個主題沒有經驗時,不清楚是否應該將編輯標記為已巡查。不將編輯標記為已巡查意味著維護團隊的其他成員更有可能查看更改。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巡查更多更改的提示:

  • 拼寫錯誤、語法或語言修復通常很容易驗證。如果可能,請先修復它們。
  • 如果有意義,可以將討論頁的添加標記為已巡查(適合主題,例如在有關 archiso 的頁面上討論遊戲是不合適的)。
  • 用戶頁面可以包含任何內容,只要它不違反任何規則。不幸的是,它們基本上不受大多數​​風格指南的約束。
  • 如果提交了大量翻譯,則可能較難檢查翻譯。可以使用 DeepL 等機器翻譯工具來輔助檢查翻譯是否大致正確。檢查非常新用戶的翻譯有助於發現低質量的編輯和破壞行為。
  • 錯誤發生。如果用戶注意到他們的錯誤並撤消自己的編輯,則可以將兩者都標記為已巡查。
  • 將由維護團隊成員恢復的編輯標記為已巡查,因為恢復編輯的人可能只是忘記了它。
  • 新頁面可能不完整和/或有樣式問題。如果它適合 Arch Linux 中文維基,則將其標記為已巡邏。考慮監視此頁面,並確保在它被遺棄時照顧它。

所有這些點都意味著更改不得違反 Project:貢獻中描述的行為準則或規則。

其他

還有其他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 檢查新創建的帳戶列表,查看其中是否有任何已編輯。應始終檢查由非常新的編輯者所做的編輯,因為編輯者可能還不熟悉所有指南。
  • 確保任何添加到討論頁的內容都是署名的
    • 有時,用戶不知道討論頁上的「添加主題」按鈕。確保將新的討論放在底部並具有適當的段名稱。
    • 如果編輯摘要看起來像→某章節: 新章節,則用戶在討論頁使用了「添加話題」按鈕。
    • 如果用戶一直手動添加新段,請隨時提醒他們有更方便的「添加話題」按鈕。
  • 應始終調查差異很大的空白和編輯。
  • 新頁面也值得一看,改進它們並修復樣式問題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可以幫助作者。
  • 確保修改表格的編輯不會通過插入雜散行/列來破壞它們。
  • 沒有適當的編輯摘要的編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用戶沒有正確使用編輯摘要,還有 Template:Editsum
  • 撤消是常見現象,但仍應檢查。

請求解決

參見 ArchWiki talk:Requests

  • 如果您認為可以修復請求,只需執行並刪除適當的模板。另請參閱 #故障排除
  • 如果您覺得最好聯繫有問題的編輯的作者,在他的討論頁中給他們寫一條消息,或者給他們發送電子郵件,以請求解釋或進一步討論。
提示:
  • 更喜歡嘗試修復最舊的請求。
  • 更喜歡修復與內容相關的問題,而不是與樣式相關的問題。
  • 您可以考慮使用編輯器助手(例如 Wiki MonkeyEditor 配置)以自動解決一些常見的樣式問題。